內蒙古:海南優質蝦苗"游"進內蒙古 鹽堿地養蝦開啟南北協作新篇章
3月26日,由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海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同主辦,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承辦的“瓊蒙攜手·蝦苗興農”—海南省優質蝦苗內蒙古推介會暨南北水產合作洽談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成功舉辦。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李蕓、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胡有林、自治區農牧廳總畜牧師郭榮琴出席會議。
本次會議得到了海南省蝦產業技術體系的大力支持,旨在通過深化瓊蒙兩地漁業產業交流合作,推動南美白對蝦養殖模式發展與產業升級,實現了熱帶種苗資源與寒區生態優勢的深度融合,更是對國家“南苗北養”戰略的精準實踐。
會上,李蕓向大家介紹了海南水產種業的發展優勢和現狀,尤其是海南水產種業的領頭羊-海南蝦苗。他表示,內蒙古近年來鹽堿地養蝦取得的顯著成效令人振奮,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兩地雖相隔千里,但資源稟賦高度互補,合作前景廣闊。此次推介會是一個舞臺,也是一個契機,必將進一步深化兩地漁業交流,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胡有林主任表示,近些年,內蒙古認真探索鹽堿地生態漁業發展道路,積極引進優質鹽堿地水產品種,特別是南美白對蝦養殖成效顯著。內蒙古從2014年摸著石頭過河的養殖試驗,到2023年實現了小棚養殖一年兩茬,畝產達到2000斤,通過技術攻關,成功解決了蝦苗本地淡化難題。其中,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已達1.5萬畝,年產量突破1100噸,成為鹽堿地綜合利用的典范。
推介會現場舉行了科研戰略合作協議和海南蝦苗采購意向合同簽約儀式。我區共有16家企業合作社與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達成購買意向,簽約苗種數量1.5億尾。未來,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與海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將圍繞南北水產科研協作平臺、攻關對蝦良種選育與鹽堿水養殖等開展深度合作,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跳”進養殖塘,助力農民增收致富。這一合作標志著“南苗北養”戰略取得新突破,讓海南優質蝦苗跨越千里“游”進內蒙古,真正實現鹽堿地變“聚寶盆”的產業夢想。
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烏海市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負責人以及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成員代表、內蒙古水產養殖企業、養殖戶代表和媒體代表等15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