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重慶市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9月氣溫開始下降,晝夜溫差增加,養殖水體的載魚量、投餌量達到全年高峰,池塘水質易惡化并誘發多種疾病。養殖戶要做好池塘蓄水、消毒、改底工作,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注意觀察水質變化情況,做好水質調節工作。如遇到悶熱、暴雨等不利天氣,謹防養殖魚類發生缺氧浮頭或泛池。
一、病情預測
(一)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草魚、鯉、鰱、鳙等易發生。
(二)打印病:鰱、鳙為主要易感魚類。
(三)傳染性脾腎壞死病:大口黑鱸、鱖魚等易發生。
(四)諾卡氏菌病:大口黑鱸等易發生。
(五)肝膽綜合征:鯽、鰱、鳙等淡水魚易感染。
(六)鯽造血器官壞死病:鯽魚養殖場需重點防控。
(七)車輪蟲病、指環蟲病、斜管蟲病:主要危害各類淡水魚的魚苗、魚種。
二、防治措施
(一)加強日常管理:定期消毒養殖工具,保持適宜養殖密度,確保溶氧充足。適時注水調節有機物濃度,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微生態制劑改善水質。暴雨后易缺氧,需提前維護好發電機、增氧機,備過硫酸氫鉀復合物粉等化學增氧劑,及時開啟增氧機,避免泛塘;根據水質情況進行改底,加注新水,避免氨中毒。
(二)做好池塘修整以保安全:一是全面檢查池塘堤壩保水狀況,及時堵缺補漏;二是檢查池坎抗洪能力,及時加高加固池坎;三是檢查進、排水設施,及時清淤清障,增強池塘保水和抗洪能力,做好蓄水及防洪準備。
(三)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每半月使用生石灰全池潑灑。發病時,可用聚維酮碘溶液(水產用)全池潑灑消毒。治療爛鰓病可用氟苯尼考粉等國標漁藥拌飼投喂;赤皮病、腸炎病和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可用甲砜霉素粉;腸炎病可用大蒜素等拌飼投喂。
(四)打印病:每立方米水體用1g~1.2g漂白粉(25%~30%),或用0.5g~0.6g漂白粉全池潑灑,每千克魚用20mg氟苯尼考粉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天。
(五)傳染性脾腎壞死病: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水產用),水質不良時,選用過硫酸氫鉀復合物粉等強氧化劑調節水質,同時內服多糖類免疫增強劑+復合多維制劑+保肝護肝制劑,并發細菌性疾病時內服氟苯尼考粉+鹽酸多西環素粉(水產用)+維生素K3粉。發生該病的加州鱸養殖池塘通過減少投餌量或停食1~2天等措施,可較好治療此病。
(六)諾卡氏菌病:選用敏感的國標漁藥抗生素和維生素C鈉粉(水產用)拌餌投喂,外用聚維酮碘溶液(水產用)或濃戊二醛溶液(水產用)等國標漁藥消毒劑全池潑灑。
(七)肝膽綜合征:養殖過程中拌飼投喂膽汁酸、三黃散(水產用)、板藍根末等;不投喂發霉、酸敗、變質的飼料;定期培水,注意池塘藻類和有機質產生,避免氨氮、亞鹽等超標對魚體產生外界影響。
(八)鯽造血器官壞死病:加強檢疫,確保引購入苗種不攜帶病毒。發病時,切忌濫用藥,每立方米水體用刺激性較小的國標漁藥碘制劑全池潑灑消毒,可連續潑灑2~3次,隔天潑灑1次。藥物采用板藍根、蒲公英、茵陳、穿心蓮等,每千克飼料各用3g~5g,加5倍水煎開后取汁,拌料投喂,1天2次,連用7~15天。
(九)車輪蟲病、指環蟲病、斜管蟲病:在魚種放養前,每立方米水體用0.5g~1g硫酸銅浸浴15~30分鐘進行預防消毒。治療車輪蟲病:每立方米水體用0.7g硫酸銅硫酸亞鐵粉(水產用)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體用0.4g苦參堿,全池潑灑1~2次。
(十)做好無害化處理:及時打撈水體和底泥中的死魚,具體參照《病死水生動物及病害水生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SC/T 7015-2022)執行。
(十一)加強檢測和檢疫:加強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及養殖過程中重要疫病病原的檢測。
(十二)規范使用藥物:選擇《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2024年1、2號)》中的藥物,科學規范使用,禁止使用違禁藥物,所有藥物使用需遵循休藥期規定,避免藥物殘留。
防治措施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建議咨詢專業技術人員或通過“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http://www.adds.org.cn/)或“中國水產”APP獲取專業指導。如有疑問,也可咨詢重慶市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系電話:023-8671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