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總站學會動態
總站學會參加2025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
9月26日,農業農村部與陜西省委、省政府在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聯合舉辦2025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出席活動。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以下簡稱“總站學會”)高度重視,積極響應,聯合陜西省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布置咨詢展臺,陳家勇副站長率隊參加?,F場開展水產養殖實用技術科普宣傳和咨詢服務,熱情為農民朋友答疑解惑?;顒悠陂g,總站學會展臺共向農民贈送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與模式、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產養殖用藥指導、水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資源保護與增殖放流、《中國水產》雜志、適宜陜西地區漁業技術模式及養殖品種等各類水產科技書籍、期刊、掛圖等宣傳資料10余種,共計3000多冊(套)。展臺還集中展示了秦嶺細鱗鮭、多鱗白甲魚、蘭州鲇、大鯢、烏蘇擬鲿等土著珍稀水產保護動物,吸引了眾多農民群眾駐足觀賞,普及了水生生物保護知識,激發了農民群眾共同參與生態保護的主動性。
活動后,陳家勇副站長一行赴陜西省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開展調研,了解近年陜西省站工作重點、工作進展及取得成效,并開展座談交流。陳家勇副站長對近年來陜西在保種、引種、育種以及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及示范推廣等方面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為我們開展具體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陜西以秦嶺為界,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資源稟賦,擁有秦嶺細鱗鮭、多鱗白甲魚、蘭州鲇、齊口裂腹魚、烏蘇擬鲿等多種土著魚類,是寶貴的活體種質資源庫,為產業發展和漁業科技進步積蓄了原動力。要以市場為導向,挖掘本土特色資源,依法依規、因地制宜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和稻漁綜合種養,從“小切口”,做“大文章”?!驹u價與示范處供稿】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