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黃海黃家塘灣海域成功實施黑鯛放流
9月29日,受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托,中國海洋大學、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日照市海洋發展局、日照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專家,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日照海水良種示范基地(以下簡稱“日照基地”)在日照市黃家塘灣海域組織實施的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項目進行了現場監督,此次共放流平均全長10.9厘米黑鯛苗種80.11余萬尾,放流魚苗規格是指標要求的2.18倍,數量超指標要求0.14%。
本次放流全過程嚴格執行技術規范,放流前在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張家臺碼頭公示欄和日照基地大門口張貼了放流公示,接受社會群眾的監督。在放流點周邊發放了增殖放流宣傳物料,強化增殖放流現場宣傳效果,同時提升公眾生態保護意識。放流當天,專家組認真聽取了日照基地負責同志的工作匯報,詳細查驗了黑鯛苗種生產管理記錄,現場抽樣檢測了魚苗規格,并對苗種檢疫報告、藥殘檢測報告及苗種生產許可證等文件進行了全面核查。專家組一致認為,黑鯛魚苗健康且活力強,體表無潰爛、出血和傷殘等癥狀。放流魚苗計數采用易華錄魚苗智能計數器計數,全程錄像監督。
此次黑鯛放流的順利完成,標志著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2025年度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項目增殖放流工作圓滿收官。回溯今年7月12日,日照基地在同一海域放流褐牙鲆魚苗141.36余萬尾,平均全長9.99厘米。兩次累計放流魚苗數量超出指標要求0.67%,均超額完成增殖放流任務。
下一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將繼續依托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項目,深化與科研機構及地方部門的協作,推動增殖放流工作的標準化、智能化和生態效益最大化,為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基地管理處供稿】